个人经验来说,现在拿台好的相机出门,真的是战战兢兢。
我常用的是 5DIII+24-70/2.8 II,虽然算不上是甚么顶级器材,但依然是台不错的相机组合。摄影爱好者里用手机、APS-C、副厂镜头等比我低阶的设备,但拍出比我棒的照片的人,比比皆是。每每有人看我拿 24-70/2.8 II 问我拍了啥巨作时,我都很尴尬,因为我主要是买着爽的,没啥傲人的作品。
别笑,谁说开BENZ的一定特别会开车?穿PRADA的都魔鬼身材?
追求好的器材与其提供的优异画质不是罪,之所以会演变成现在常被人诟病「器材族」有其历史背景,这姑且不论,摄影圈与社会印象拿出「摄影比的是摄影者而非器材」当口号,连带着也让一些拿着不错器材的人倍感压力。
我不讳言变成现在这种状态,与以前摄影刚开始普遍化时,有部分人奚落预算不足的新手应该有关,如同以往的教育有不当体罚问题,最后变成现代家长不信任教师,于是又产生出恐怖的学生一样。每一种错误,都会衍生出相对应的错误去抵制,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摄影器材选择端看每个人需求,不管是「想要」或「需要」都OK。想要好相机不需理由,爽就好,如同买音响、车、房一样。需要则通常是因为职业需求。我想大多摄影者应该属于业余的,主要是买来让自己快乐的,这无伤大雅,有如我们偶而想吃餐好的,也不需要先去考个美食家认证才能去吃对吧?
那好的摄影器材到底差异在哪?其实拿电影来比喻,它像是现代的大屏幕HD影片,提供较大的输出与纯净的画面。当然并不代表这样子就神奇的让每个HD电影都好看又卖座,那是导演的功力。但一个好的导演永远不会叫观众选择是他要拍的内容佳还是画面好,而是尽可能的在他一切能力范围内让作品更好,而器材是方法之一。
摄影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去享受它,许多人甚至不照相而是纯收藏,有些人是喜欢谈论交朋友,只要尊重彼此,其实许多的争议是不应该会发生的。
作品派的笑收藏派不会拍,收藏派的笑知识派的没钱,知识派的笑作品派的不懂,都不是良好的示范。同样是分享,亦有正面与负面的做法。摄影只是一种兴趣或是职业,当放下相机之后才会呈现我们每个人的人品,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生过的成功与否。得理不饶人绝对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尤其在一个很难订定对错的摄影领域。
作人处事试着去理解与接纳,去尊重,不管摄影的作品是否满意,也已经是个让人快乐的人了。
同样的类似状况有「评论他人作品,结果被其余人要求把自己作品拿出来也被评论一下」。过往实在是有太多不良的摄影文化存在,现在摄影真的普及化了,难免会有过度矫正的阵痛期。但这是好的。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