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佳作丨袁徐庆《父辈的航标》

[复制链接]
查看: 9593|回复: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5:48: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旧 物 哀 伤
        ——读袁徐庆的《父辈的航标》
文:徐杰

        旧物易逝,物的更新速度曾经代表着社会进步。如时尚的流变,刷屏的追逐,叫我们欲罢不能。世俗生活的欣喜耦合了人性最强烈的原始欲求。同时,伴随着欲望的永不餍足,对物快速遗弃的态度,构成人类价值观被商品生产消费侵蚀的可悲证明。
        对物的追念造就了人类精神的特殊指向,尤其是当物的出现呈现爆炸式增加的时代。物的狂欢,几乎触到天堂的脚,然而困惑总是如影随形。我们对新事物敞开胸怀,释放激情,物的产生和遗弃缩短了对幸福把握的节奏。被消费逻辑绑架的欲望,除了对饕餮欲望的屈膝,至今未引起警惕。怀旧,逆向生长的自我怀疑。情感留在过去,宛若中年式风情。记住走过的路,对好的体验和物心存感恩或敬畏。旧物凝缩过去时光。收藏记忆,就是珍惜自我的历史,包括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情感。人生乃不可回头的单向旅程,惟情感可以往返。好的生命之旅不仅指向未知,也包括重温。慰藉有时来自抚摸。旧物借喻时光,使生命擦亮。
        摄影师袁徐庆的静物作品《父辈的航标》向人们展示了时光倒流的惊鸿一瞥----向四零五零后(父辈)的致敬之作。照片中的每件物品背后都蕴含一个故事的集合,是回忆的断简,也是悠长岁月对激变时代的揶揄。新锐姿态的背后蕴藏了老派的深情,极简且纯粹,温暖而忧伤。一个竹壳热水瓶,一架电子管收音机,一袭下坠的吊兰,一张破竹椅,一台菊花牌台扇。。。。。。每个物件都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符号,政治挂帅面具下的真实生活,与革命时代的影像对峙以及与将要遗忘生活的对质。那个红旗飘扬,锣鼓喧天,机器轰鸣,麦浪翻滚的岁月,那些影像,是自我的微风景开始说话,是苦中作乐的小确幸。卑微存在也是一种存在----平民生活剔除了政治后的庸常景观。它安慰着清苦的日子,隐藏于政治激情背后的“享乐主义”。当年的中国形象,不是向世界高扬的示威,就是原始贫瘠的哀叹。东西方话语共谋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中国形象。中国人自在自尊生活的一面被刻意抹去。一个巨大的影像真空需要去填补。而没有直观的记忆又是那样脆弱,随着六零七零后父辈们的远去,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那不过是遥远的古代史,疏离得与现实没有一点传承。与那些失落的历史遗产一般,只活着当下的他们,只对新事物图腾,膜拜与耗尽,只对未来迷茫,过去就意味着一团虚无。
        作品一概以无背景的单体面貌呈现。这样的美学表达体现一种极致的凝视效果。这需要相当的文化自信。高度抽离的物像,极简同时极繁的意象,学院式地演绎。我们知道,旧物是被凝缩的历史,是永恒的时间,是记忆的存储器,是感情的隐秘器官。回忆带有提纯与筛选的功能。当我们回忆往事时,常常为一件不起眼的东西所停留。这就是旧物赋予我们的深邃魅力。当我们纪念过去,它们就是最好的纪念品。这些带着父辈们抚摸痕迹,似乎还留有温度的日常生活用品,将作者的童年锚定。应该说那些东西是作者与父辈共同的生活证物,一边是劳作之后的休憩,苦难过去的欢欣,一个是童年憧憬的朦胧印象,生活出发的原点。或许物品带给他的不全是美好的回忆,也可能是顽皮少年和残酷青春的见证物。他与这个家最深刻的纽带,无论以后怎样地为理想而远行,它们总会形成永恒的一声呼喊,暗哑却执着。回到故乡即意味着与此物的再次相认。许多人保留童年的玩具。其实它们不过是整个家庭的玩具,是大人与小孩共同的情感凝铸与心里依存。而对于这个时代,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将超越实在而进入档案记录的范畴。多年后,子孙们会在博物馆流连时遇见它们,品读曾经的沧海桑田。
        物,作为一种文化遗存,标本式的展示,即意味着更广阔的解读。物,它沉默着,却向所有人开放它的故事,再次书写的人们观看着自己的故事。每个投注的目光里都有类似或自己的阐释。作者用纯粹符号为表征,给读者更多的阅读自由,重新书写的快乐。因为背景的缺失是可以忽略的限定,作者希望那是无数个故事的开始。载体依然存在,我们需要一点狂欢精神。
假如我们不懂警惕,那个沉重的时代过去得过于轻快,那么当下纠缠于我们的物会与何种方式与我们诀别?

袁徐庆
袁徐庆,江南大学数字影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国家艺术基金摄影资助人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德国哈内姆勒[HahnemuehleFineArt]认证实验室主管,雅昌艺术网签约摄影师。
摄影经历
2004作品《草本年华》获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银奖及最佳黑白艺术单项
2004《蜀山传》个人黑白艺术摄影展
2007作品参展平遥、丽水国际摄影节
2008作品参展平遥国际摄影节
2009作品参展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0无锡、常州,“凝视的力量”8人纪实摄影展
2010策展“江山摄迹”摄影艺术展
2011上海香地艺术中心、常州运河美术馆、无锡程及美术馆,“突围与重构”摄影艺术展
2011 作品“路过的时代”组照获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
2012"锦溪杯"全国青年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2获色影无忌“2012中国新锐摄影师十杰”称号
2013作品“格式化”、“最后的时光”参展第13届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42015 中国摄影家协会“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赛推荐委员
2014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摄影资助项目获得者
2014江苏省摄影理论论文征集评选论文奖
2015雅昌艺术网签约摄影师
2015新浪图片大学生摄影工作坊推荐委员

    《广厦》为2014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旨在追踪拍摄无锡周山浜地区原住民拆迁后的生存状态及相关人居环境的变迁。在项目实施阶段,我进入了一个个老邻居的新家。前后10年间的变化是巨大的,旧时的叔叔阿姨青丝渐渐换成了华发。拍摄的过程中,有些物件让我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那就是被周山浜原住民们带入新家的“老伙计”——那些林林总总的老物什。这些就是刻录了父辈们青春昭华的时光磁盘。父辈们从八九点钟的太阳熬成了拿退休金的老人,他们日渐式微,在寻常的日子里找寻有限的快乐。那些他们视若珍宝的旧物也日渐蒙尘,使用价值抽丝剥茧地离去,最终留下个形壳。平日里它们落在角落无声无息,只有在你专心凝视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是你人生的伙伴和成长的证据。这些老物件就像父亲那样,被时间打磨得不再光彩照人,只有走到近旁,你才能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暖光。有时,它甚至只是一种温度。

谈建洪结婚用的水瓶

周文仙保存的板凳

张金才保存的四仙桌

蒋瑞芬保存的皮凳

韦文华保存的柜子

张金茂保存的皮沙发

王水泉保存的竹椅

尤琴娣保存的藤椅

高中一保存的台扇

父亲手工制作的台灯

徐静玉保存的冰桶

方鸿珍保存的落地扇

袁建新保存的花瓶

赵宝林保存的电视机罩

方鸿珍保存的空调罩

袁一亮家的吊兰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24 17:46:46 | 只看该作者
照片有内涵,睹物思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25 09:00:2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看了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2-10 19:00:21 | 只看该作者
新锐姿态的背后蕴藏了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2-10 19:00:59 |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影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2-10 19:02:43 | 只看该作者
极简且纯粹,温暖而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025-8324-77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江苏摄影门户  技术支持:易建联网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0714号  ( 苏ICP备1102558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