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丹心一片觅佳影”——纪念摄友蔡松淦

[复制链接]
查看: 1707|回复: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丹心一片觅佳影
——纪念摄友蔡松淦
顾祚维


    时光倏忽,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中不幸遇难的摄友蔡松淦离开我们已近一月。6月16日下午,随着蔡松淦夫妇等骨灰由亲友护送归来,无锡的29名遇难者已全部魂归故里。此前6月3日,无锡的摄影朋友从报载获悉,摄影“发烧友”蔡松淦等在长江客轮翻沉事故中遇险,就一直记挂着他,盼望能在搜救中奇迹生还。而就在他出发前夕的5月27日傍晚,还与我有过联系……
    这些天在缅怀的哀思中,他憨厚实诚的音容笑貌常在我脑中浮现:认识蔡松淦缘起2007年他迷上摄影后,在市摄影家协会多次组织的深入城乡基层创作活动中,在赴滨湖区社会福利院为老人服务的摄影志愿者活动中,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在省、市举办反映建设成就、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些影展影赛中,常有其佳作入选获奖。短短三四年间,他竟然“以作品说话”,接连加入了市、省摄影家协会,引起了摄友们的关注。
    2011年冬,蔡松淦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回顾,将准备结集的摄影作品要我给提意见。我由此对其进一步了解,他务过农当过兵,种田是好把手,当兵是优秀士兵,回乡当过村支书,抓过乡里的经济工作,后来当上黄巷街道科技助理、科协主席。他勤奋读书,干一行钻一行,学电脑、爱音乐、唱锡剧,兴趣广泛。他结合本职工作,学写通讯报道,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数百篇之多;迷上摄影后,深感摄影瞬间艺术的魅力,立足本地,取材他熟悉的生活,起早贪黑辛勤创作,反映无锡的变迁,倾注对家乡的深情。
    他为在城市改造建设中,一些有历史价值的遗存消失而没有留下影像而遗憾,如101医院附近日本侵华战争时建造的碉堡、年代久远的老宅等。为此他照相机不离身,创作了《凤翔高架》、《凤翔立交》、《高速火车来了》、《梅里古都夜景》等作品。其中,《建设序曲》是他多次在寒冬凌晨4时起身,寻觅拍摄点,拍摄到民工大军在工地早餐的镜头;《凤翔芙蓉镇》则是他爬到惠山三茅峰北坡,反复选择的收获;《感知太湖》以杨湾藻水分离站大屏幕显示蓝藻处理和水质监测情况,形象反映了无锡科学治理太湖水污染,在无锡市“蠡湖之美”市民摄影比赛中名列前茅,在“无锡新闻”荧屏上亮相。
    2012年10月31日,蔡松淦在街道支持下,组织当地的摄友创作、编印了《喜迎十八大,科学发展新黄巷摄影作品集》,从民丰河污水变清、广石路小区换新颜,到科普健身、邻里新风等,以光影见证身边的变迁。首发式上,我见到群众手捧影集观看时的喜悦。
    2013年5月10日,黄巷街道亲民党群社团服务中心成立,专辟了“芙蓉摄影沙龙”活动室,蔡松淦热情邀请我去参观。那宽敞明亮的场地,成了当地摄友们学习交流展示的家。
    去年底蔡松淦退休,他信心满满,计划走遍四方,追光蹑影,拍摄天下美景。今年春节期间一个晚上,蔡松淦从贵州台江山乡来电,兴奋地告诉我,他和摄友正在这里拍摄舞火龙节,数十条“火龙”狂舞,令人目不懈接。这一次,他和夫人并至亲好友共6人到长江旅游采风,突遇龙卷风袭击……
    恶耗传来,摄友们无不痛惜。常说“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灵魂载体”。我打开蔡松淦的作品集,一幅幅作品展示着作者的足迹、情感、志向、追求。其中一幅《清荷》,荷塘中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素面朝天,含苞欲放,香馥久远,这不正是他的追求吗?


                                                       2015年6月29日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6-30 11:58:04 | 只看该作者
  天灾人祸  无法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025-8324-77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江苏摄影门户  技术支持:易建联网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0714号  ( 苏ICP备1102558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