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绿皮火车》——连州摄影年展总监段煜婷无锡讲座节选

[复制链接]
查看: 22146|回复: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20: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初<凡是摄影>的一个视频<乱拳打死老师傅>在微信圈里广为传播,对钱海峰的《绿皮火车》作品及获连州摄影刺点大奖提出质疑。恰逢连州摄影大展的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应江苏摄影网之邀,来无锡开展讲座和摄影工作坊。应观众之要求对此视频中的观点进行了评论。并对当代摄影的本质提出了她的见解。现将有关内容摘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再谈《绿皮火车》
——连州摄影年展总监段煜婷在无锡的讲座节选





        去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其实有非常多国内外优秀的摄影家参展,包括盖•蒂利姆这个南非非常著名的摄影家,他也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红的摄影家,年度的“刺点摄影大奖”最后实际上是在钱海峰和盖•蒂利姆的作品之间做决定的。我们评委的构成,七个评委全部都是当代摄影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有三个中国人,我、鲍昆老师、台湾《摄影之声》杂志主编李威仪,四个外国人,有瑞士摄影基金会的总监彼得•普夫伦德、有休斯顿摄影节的总监温迪•瓦曲丝、美国盖蒂美术馆策展人阿曼达•马多克斯,还有英国著名的摄影理论家露西•苏特,评委的构成是经过慎重的全方位考量的,我们的眼光可能不算浊吧。但是这个结果还是引起很大的一个争议。这个结果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是用固有眼光、用摄影所谓的专业内的标准、把摄影仅仅当做一个艺术创作的表现媒介来看待?还是把摄影当成一个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热烈的情感,或者是面向我们这个时代最应该面向的问题的这样一个媒介来看待的?
        今天有无锡的朋友给我看了一个视频栏目叫“凡是摄影”,主持人又一次在视频中说到钱海峰获奖这个事。说钱海峰的作品怎么不专业啊,他的照片没法跟王福春拍的《火车上的中国人》比呀,还有马克•吕布大师刚来中国时也拍过一张火车上的中国人,拍得是那么的好等等;王福春拍《火车上的中国人》已经是一个高峰了,在摄影的创作水平和这个题材来讲,钱海峰的《绿皮火车》简直没有办法和王福春的相比。我看了之后觉得在这个场合不得不说两句,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和判断以及对摄影的理解,恰恰是非常落后的,甚至要提出反对和批判的。“凡是摄影”主持人的这个判断是来自于他对摄影的认知还停留在现代主义时期,他认为:好照片就应该拍得像大师的照片,就应该具有那些传统经典的审美评判标准,就应该有现代主义所有对摄影的评判标准。在他的评判标准里王福春在拍火车上的人这个题材上一定是个高峰。而钱海峰虽然花了八年的时间,拍了那么大量的照片,这些影像也是经过唐浩武先生、鲍昆先生(甚至包括我)帮他选过的,最终是靠别人硬选出来的,所以这个片子不算是他的作品,在摄影家这个高度上可能没有办法跟王福春比……以上这些所有的论断,其实都来自于他们仅仅把摄影当成一种艺术创作,要具有非常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技法。但是恰恰在这个时代,这些认知已经过时了,这是现代主义时期的认识。那么,钱海峰用了八年的时间去关注《绿皮火车》这个题材,他所在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绿皮火车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在王福春的时代又是什么样的事物?在王福春的时代绿皮火车是一个中国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出行都是坐绿皮火车的,普通大众、官员、商人、知识阶层和精英人士都要坐这个车,因为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坐飞机还是很昂贵的是吧?那是王福春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坐绿皮火车的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是那些最应该关注的人,所以,在这个时代再拍摄绿皮火车它的意义就和王福春的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的一个题材,而所有的艺术创作说到底都要具有人文关怀的基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良心。那么,首先是这个良心、这样的一组照片、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的创作动机就值得我们动容。另外,钱海峰花了八年的时间,这个八年是什么概念,就是他跑遍了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绿皮火车线路,拍了据说是十五万张底片,那么,这十五万张底片实际上就是经过八年进行的一个海量的取样调查。在这个海量的取样调查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乘坐绿皮火车的中国底层人口的生存状况的视觉呈现,是相对更加客观,是有非常深度意义的图像样本。如果我们说纪实摄影是documentary photography是文献摄影的话,那么这些照片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图像文献。当然我不是批评王福春,如果仅仅把摄影当作一种艺术创作,把火车上的中国人当成是一个创作题材、艺术画面去构图构思,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消费的行为。如果你仅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考量这个作品,这就是一个狭隘的艺术本位主义的解读。而钱海峰的照片,无论这是否是个自觉的文献摄影行为,最终的结果是他完成了一个深度的取样调查工作,他花了八年时间,拍了十几万张照片,即便他的摄影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不如王福春。但是我们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做纪实摄影,这种取样调查所要花费的精力是更加让人敬佩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产生的结果是更加有意义的。另外一个方面,当唐浩武、鲍昆老师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再去编选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八年的深厚资料的累积上面,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活生生的案例,最后把它呈现出来。实际上我们是辅助钱海峰把它呈现出来,而这个作品是钱海峰完成的。他长达八年一线的视觉采样,实际上是用影像完成了一个课题。现在没有人会用这么长的时间用摄影去研究中国底层人的生活了,这个研究的切入点是在绿皮火车上,而恰恰是绿皮火车集中了底层社会的各种类型的人。所以,当这个作品被鲍昆老师所关注,鲍昆老师又拿给刘禾和李陀夫妇看,(李陀是中国文学批评界的旗手,刘禾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主任、比较文化方面的著名学者)他们看了也特别激动,说这些照片太让人动容了、太珍贵了,你要研究中国底层的状况,看这个照片就够了呀。这些照片不是让你看火车上的那些人是怎么样千奇百怪的猎奇照片,不是审美的照片,而是提供了研究中国底层人生存状态的视觉文献。这也就是钱海峰的照片为什么最终获奖,为什么他在打动普通人的同时也能打动那些专业界的人士的原因。
        而在狭隘的摄影界、艺术界,有人在骂,这不过就是些普通大众喜欢的照片,博得了大众的同情心。而我恰恰认为,这个作品除了是研究底层人群的重要文献之外,在所谓的创作的层面,作者所提供的恰恰是一个没有任何创作套路局限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套路,就是因为钱海峰是一个业余摄影者,不是所谓的专业摄影家,专业摄影家首先早已不屑于关注这样的题材,拍出来的照片也绝不是钱海峰的这种样式,钱海峰照片里那种原始的生动自然是在专业摄影家里几乎找不到的。去年他获奖之后,我专程来无锡对他做更全面的个案研究,就住在他工作的无锡大饭店,跟他待了三四天的时间,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我发现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底层的人,他太朴实了,所以当他混在火车上的底层人当中的时候,人们不把他当成一个扎眼的外人,担心他在镜头或表现得不自然,最终所有这些因素都是促成这个作品能够成功的因素。如果换了别人,真不见得能拍出这样的照片。如果是一个摄影家,你跟这些人有距离的话,或者说,你不够低调朴实,你怎么可能拍到那样的照片?像钱海峰那样的人,我说他是质朴,有时候你感觉他卑微的就像是一个火车上的民工,所以他才得以靠近他们,而这种靠近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他根本就喜欢去乘坐绿皮火车旅行,喜欢和那些人在一起,他把他们当成了兄弟姐妹,这是非常难得的东西。然后这个作品,因为他的业余,他没有让我们觉得我们看照片的时候,哇这个照片构图太好了,这个照片特别像王福春、特别像马克•吕布、特别的精彩、特别的艺术“范儿”。而这些所有的艺术“范儿”在纪实摄影里面全都是障碍,这些艺术 “范”其实都是陈词滥调、甚至是我们希望艺术家创作的时候让他们丢弃的东西。当你的作品拍的太艺术“范儿”,太像前人、太像大师的作品的时候,那不是你的作品,不是你最直接的观看,不是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来的最真实的样貌。我们觉得钱海峰的照片就是那种没有范式的照片,他没有这些技巧,就是很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甚至有的都拍得歪斜的,有的曝光都不太准确,但是这些照片丝毫不影响你看到最真实的生活,并为其所感动,就是这样的照片才会真正的感动你,如果他太艺术“范儿”反倒不会感动我,也不会感动那些眼光挑剔的评委,所以,这就是他最后获奖的原因。到现在还有人、那些抱持着狭隘的摄影观念的人还在批判《绿皮火车》,我觉得这些人真的太low了!太跟不上时代了!他们真不知道当代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在国际专业界,那些人所认可的现代主义时期的所有漂亮图片,那些摄影艺术的审美早就过时了,甚至所谓当代摄影的大部分既定样式的东西都已经过气了,大家追求的是更为简单纯粹、更为直接清晰的表达、打破所有不同门类摄影界线的东西。在这个信息化的、新媒体主宰世界的时代,摄影的发展越来越向着一个单纯的表达媒介的方向前行。
        钱海峰的《绿皮火车》是提供给中国当代社会研究领域一个非常珍贵的、经过长期积累的摄影文献。今天借着这个机会,也许说话有些激动了,从前我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去谈论他的作品,这次我觉得我应该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解释,向你们无锡人,向不理解钱海峰作品的无锡人,解释清楚这个作品,不要被那些摄影界狭隘的观点所误导,误导大家对当代摄影的认识。
        今年4月份,钱海峰的《绿皮火车》被日本京都国际摄影节选中展出,在明年莫斯科摄影双年展,我也会把它带过去,再做一个展览。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看的、非常好的摄影作品。
(根据9月10日录音整理编辑)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6-9-22 18:30:14 | 只看该作者
有幸现场聆听,段老师讲得十分精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6-9-22 18:32:47 | 只看该作者
你不出手我出手,乱拳打死老师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6-9-22 18:29:10 | 只看该作者
钱海峰的用意根本不在创造一张张符合决定瞬间式的经典照片,而是在冷峻地观看我们貌似幸福的社会的另一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摄影最为本然的记录特征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极致如果跟时代的发展议题紧密联系,那么就成为这个时代最为迫切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他达到了“当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他随意廉价,并非说他抛弃了形式。它的“不完整”、“随意”、“粗鲁”就是最适合的形式,正是这些零碎、廉价、随意的照片,反而和盘托出了一个时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匿名  发表于 2016-9-23 15:03:01
段老师说得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6#
发表于 2016-9-23 08:31: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匿名  发表于 2016-9-24 08:48:33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0#
发表于 2016-9-24 09:04: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025-8324-77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江苏摄影门户  技术支持:易建联网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0714号  ( 苏ICP备1102558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