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离暴力摄影 带上敬畏之心再去举起相机

[复制链接]
楼主: 江苏摄影网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21:37 | 只看该作者

拍完合影,我希望帮帮他拍一张照,并会寄给他,他很愉快接受了,可以看到他表情是很开心的,没有一丝不快。

  很多人喜欢藏族同胞那种虔诚的信仰,那种虔诚是因为信仰流露出来一种真的精神气质。不是像摆拍一样是假的,不虚伪,不做作,所以拍出来那种面孔会觉得震撼。只是如果你真的喜欢,首先是要尊敬,怀着敬畏之心,去真诚友善的交流,得到许可之后再行拍摄。摄影是记录,更是一种交流,既然是交流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强人所难得照片总是看不到友善与真诚的。技术再好,光影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好照片从来不是用参数与数据去衡量的。现代人爱把很多东西都去物化,比如什么参数,什么时间,什么器材,然后条件数据都具备了,嗯,就确认这是好照片,这种现象这可能是现代文明发展带来的衍生物。只是我倒觉得这像器材厂家评测器材发的软文。 既然是人在摄影,那么“人”在哪里呢? 透过一张照片看到的应该是“人”,摄影者本身的心,摄影对象的情怀。本身“人”去摄影,才是摄影最大的价值,如果真的用用一堆参数数据去物化照片,那么开发智能标准就可以了,可唯独人心是无法用物化标准去衡量的。任期你穿戴华丽,满身昂贵的器材,又能如何,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慈悲心,所谓拍出的人文照片也只能是充满戾气的标本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7:02 | 只看该作者

      摄影的本质是记录,是记录自然,记录生命,记录生活。而不是去掠夺,去猎奇,去暴力围观。 怀着敬畏之心去摄影,才能让你的作品有充满真实的笑脸,充满真诚的眼神。否则,你拍到的只是那些一张张对你充满敌意和排斥的面孔。如果那样的摄影也能证明他们的良好技术和丰富经历的话,那么那种技术也是一种下流的技术,经历是一种掠夺性的强盗经历。

  我们有句老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被像动物一样围拍的话,那又何必让自己为了一己之私,成为一个披着现代文明外衣的“单反流氓”? 我们还有句老话:“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如果你喜欢拍照甚至被拍,你又怎么能把这种喜好强加在你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身上,为了自己欲望去打搅别人的生活?



      当这个老人出来时,一堆人上去围着狂拍,他显得很不开心,也没有拒绝。我走过规规矩矩做了合十礼 ,说了:扎西德勒。他回了我,并聊了几句。我问他是否可以合影,他很乐意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0:01 | 只看该作者

和敬畏自然一样去敬畏生命

  苏珊的《论摄影》很多影友都读过,我曾经也推荐给很多人去读。她打了比喻:”以前男人们用长枪去狩猎,文明发展到了现在,改成了相机去“狩猎”,她认为:相机与猎枪一样,都是一种掠夺性的武器,只是相机更容易使用。可能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的缘故,我越发开始质疑一些东西。 就如人文摄影这件事来说,人文摄影的本质应该是“人文关怀”如果沦落成了为了猎奇去摄影,那就不再是人文关怀,而成了“人文掠夺”,或者“人性侵略”。每次在藏区看到一帮人像围拍动物一样,恨不得把相机伸到人家脸上去拍的情景时,我只能无奈的走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025-8324-77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江苏摄影门户  技术支持:易建联网   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0714号  ( 苏ICP备1102558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