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毅平摄影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查看: 1536|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19:4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9月16日下午5:30,德高望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袁毅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袁毅平作品《东方红 1961》(原作为彩色)

时隔半个多世纪,观赏袁毅平1961年拍摄的《东方红》,会让人忍不住联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易学思维。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哲学取向,当时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也都在这幅仅有红黑两色的艺术风景照中闪现。
《东方红》拍摄的是天安门广场的日出,初升的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呼之欲出,漫天霞光,或浓或淡洒在云层中。云高云浓处磅礴豪迈,云低云浅处高亮秀美,地面上的一切在黑暗中如剪影般肃穆苏醒。超过画面四分之三的朝霞与云彩本身又形状不定,可以看作一切具有动感与力量的象征,烈火、海波都在这红黑两色的深浅变化中汹涌着。
“弄不清自己是在神话般的幻境中还是现实生活里”,袁毅平回忆,当时好不容易才控制住因激动而颤抖的手指,而后连连按下了快门。激动是自然的,《东方红》是他等了两年多的画面。1958年,袁毅平在中国摄影学会参与筹办《大众摄影》杂志并任编辑组长,他想拍一幅好作品,献给国庆十周年,但一直没有满意的构思。
这之前,他想过拍一幅壮观的日出照片,因为每次看到绚丽灿烂的日出时,总是激动万分,泰山、东海、北戴河以及其他地方的日出,为此拍了不少照片,其中不乏壮美的;他也酝酿着拍摄一幅比较有新意的天安门照片,因为天安门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象征;但两个愿望都总是不那么满意,“总觉得差点什么”。
直到一个清晨,他听到电台里播放的《东方红》歌曲,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接下来两年多,他每天很早骑车到天安门广场再去上班,尝试各种拍摄角度、时机和曝光度,最终1961年的一个清晨,在满天红光中拍下这张经典的作品。
作为建筑,天安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而作为符号,它留存于袁毅平的影像中,静默地等待今人的重新解读。

天安门,1955年五一“劳动节”,“好好劳动”

天安门游行1955年

拍天安门游行的记者

1957年,扩建天安门广场

1970年左右,天安门

1977年9月9日,纪念毛逝世一周年
天安门广场“五一”劳动节

199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










《水乡秋收》系列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朋友圈

12.jpg (82.29 KB, 下载次数: 0)

12.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025-8324-77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2016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江苏摄影门户  技术支持:易建联网     ( 苏ICP备1102558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